《心康智慧父母话术》69~71
2022-10-22 来自: 烟台芝罘区心康职业培训学校 浏览次数:144
用拜托的语气——心康心理报道439
询问孩子的意见
例:“明天早上早起半个小时,否则又要迟到!”(×)
结果是:孩子感到很压抑,照旧晚起。
这样说:
“你觉得早上几点起床,才能保证上学不迟到呢?”(√)
结果是:孩子感觉被尊重,开始思索怎样做才能不迟到。
俯首帖耳“听话”的孩子不值得欣喜,在有些孩子心里或许已埋下撒谎、推脱责任的恶根。用询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,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,也是父母了解孩子的机会,更是孩子独立的第一步。
用拜托的语气
例:“去,赶紧把碗洗了!”(×)
结果是:孩子无动于衷或者不情不愿地去做。
这样说:
“若是能把碗洗了,那真是帮了妈妈一个大忙呢!”()
结果是:孩子为能帮到妈妈而感到自豪。
如果妻子对丈夫说:“你早点儿回家陪孩子啊。”丈夫会怎么想、怎么做?若换一种表达方式:“我知道你工作非常忙,不过如果你能偶尔早点儿回家陪孩子,我就能有时间看书准备考试,那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呢。”丈夫又会怎么想、怎么做?很显然,当我们用拜托的语气,对方更容易接受,也更能提高干劲,孩子亦同。
用具体代替抽象的表达
例:“你给我像样点儿,不许在公交车上闹!”(x)
结果是:孩子手足无措,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。
这样说:
“公交车上的叔叔阿姨、爷爷奶奶都累了,我们安静地坐着吧,打扰他们休息就不好了,对吧?”(√)
结果是:孩子听从了父母的建议,迅速地安静下来。
太抽象的表达,孩子不容易理解,尤其是在父母的命令下,孩子更加不知所措。想让孩子做什么,就具体地告诉他。比如,“你去把抹布洗一下”,而不是“你就不能帮忙做点儿家务吗?”具体明确的表达,孩子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,然后迅速完成父母所说的指令和要求。
服务项目
服务项目